健康杂谈   
贫血 -- anaemia(二)
   
   贫血包括红细胞的减少和血红蛋白的降低。当它们的比例关系不是一百万红细胞含三克血红蛋白时,就提示发生病变。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例在100:3以下时(即血红蛋白减少得多),称低色素贫血(血红蛋白也叫血色素),这时红细胞的个儿较正常为小,所以也叫小细胞性贫血。反之,当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关系在100:3以上(即相对地血红蛋白高些,红细胞数少些),称高色素贫血,因红细胞个儿略大于正常,所以也叫大细胞性贫血。这两种贫血都与造血的原料不足有关,属于营养性贫血可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或发生的原因和发病机理分类;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及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浓度(MCHC)贫血可分为三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MCV>95fI 此类贫血大多为正常色素型,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贫血伴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时;

   二、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95fI MCHC=0.32~0.36(32~36%)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分为以下几种:
    1.骨髓反应正常的贫血,如急性失血后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2.骨髓增生不良性贫血,如、纯红细胞再生障碍等;
    3.骨髓浸润性贫血,如肿瘤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遗传性贮存疾病等;
    4.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减少所致的贫血,如肾病、肝病、内分泌缺乏、营养不良、慢性疾病(慢性炎症、感染、尿毒症、肝病、结缔组织病、恶     性肿瘤、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等;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MCV<80fI,MCHC<0.31(31%) 属于此类贫血者有缺铁性贫血、海洋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采用形态分类法,除计算红细胞指数    外,尚应强调血片的观察,因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变在血片中最为分明,正细胞性贫血并不意味着所有红细胞都是正常大小,并且红细胞大小不匀    可能很明显,但其平均体积在正常范围内。大细胞性贫血中也可有不少小细胞出现。此外,形态改变的异形细胞也只有在血片中能观察到。根据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贫血可分类如下:
   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值可有能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以上两种贫血分类法均有局限性。形态分类法对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 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能提供重要线索,但对正细胞型贫血提不出确切诊断的线索。病因分类法的优点是对贫血发生的机理有所说明。但是某些贫血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仅用一种方法不能阐明发生贫血的全部原因。医生根据病人做的全血细胞计数化验结果对贫血进行初步分类后,才能进一步查找贫血的其他病因。
   
返回上一页

网站导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