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表
宋.公元960 -- 1279
南、北宋计十八帝、三百二十年;南宋九帝、一百五十三年。
      姜夔(约公元一一五五年至公元一二二一年),字尧章,一字石帚,别号白石道人。鄱阳(今鄱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才华和成就是多方面。不仅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当时一大词家和诗人;且娴通音律,善吹箫弹琴,有乐论著述,能配合词作自创曲谱,成为南宋唯一词调曲谱传世的杰出音乐家。他的书法也为当时人所称道,有论书法的《续书谱》传世。
    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鋟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即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花间集》),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
   《白石道人歌曲》收词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带有曲谱。《杨州慢》、《杏花天影》、《凄凉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创的词钓和乐曲;三首是填词配曲的,內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这十七首,每首定有宮调,並以宋代工尺字谱(与今流行的工尺谱有所不同)斜行注节,扣於字旁。这些有谱的词调是他一生中文艺创作的精髓,为后人留下了可资研考演唱的丰厚遗产,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白石创制的词调《杨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公元一一七六年)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残遭兵燹的杨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
    光宗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他在名诗人杨万里家,得聆一琵琶艺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嘘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从到合肥,目睹边城一片离索,感怀古英雄之伟烈,创作了寓意深远的犯曲(中有转调变化之曲)《凄凉犯》。
    同年,范成大已告老还乡,姜夔应范的邀请,往访范于吳县(今苏州)的范村。他赏梅游览后,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范令其婢-歌女小红“肄习之”。音节清婉美妙,范赞赏不已,后来就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姜夔诗《过垂虹》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紅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即咏此事。
   姜夔在吳兴寄居时间较长,后期还写了《鬲溪梅令》和拟古乐调的《角招》、《徵招》等歌曲。这些拟古乐调对我国古乐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白石歌曲的《词引》中,可知姜夔曾对《楚辞》的“九歌”皆注律呂,琴曲亦注指法,这说明他除对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弹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参考浙江民间风俗歌曲,创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风格,写下了骚体《古怨》琴歌,抒发他对山河破碎、身世凄凉、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叹。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华,不断地交游和研究,卓然成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庆元三年(公元一一九七年),姜夔将多年來对音乐的研究和意见写出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各一卷,呈给朝廷,用以议正乐典。他十分注重琴学,在《七弦琴图说》中阐述了南宋时代的古琴宮调,提出了分琴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议上准,四徽至七徽议中准,七徽至龙齦议下准),三准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转弦合调土,总述了取琴“应声”之法等。这些撰著对我们研究中古音乐和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是有很高价值的。
    两年后,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圣宋饶歌十二章》,再次希望获得朝廷採纳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这些乐议和乐章直到姜夔死后十年,理宗才“诏以夔所进乐议、乐章付太常(掌管宗庙礼仪音乐之官)”。
    姜夔为人清高,犖犖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並长期得其资助。鉴死后,姜夔生計日绌,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姜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
    姜白石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对他的词调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史学家杨荫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恕,论证泽注极详,可资参考。
 

小重山令 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好事近 赋茉莉

凉夜摘花钿,苒苒动摇云绿。
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
朝来碧缕放长穿,钗头挂层玉。
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

虞美人 赋牡丹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翦春云细。
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技枝。
婷婷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
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

虞美人

摩挲蒙盖峰头石。上瞰苍崖立。
玉盘摇动半崖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盈盈相望无由摘。惆怅归来屐。
而今仙迹杳难寻。那日青楼、曾见似花人。

阮郎归

旌阳宫殿昔徘徊。一坛云叶垂。
与君闲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茅店酒,寿君时。老枫临路歧。
年年强健得追随。名山游遍归。

阮郎归
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

红云低压碧玻璃。惺惚花上啼。
静看楼角拂长技。朝寒吹翠眉。
休涉笔,且裁诗。年年风絮时。
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蓦山溪 题钱氏溪月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
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人、山阳夜笛。
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亿。

蓦山溪 咏柳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
如今春去,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
阳关去也,方表人肠断。儿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
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

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莺声绕红楼
甲辰春,平甫与予自越来吴,携家妓观梅于孤山之西村。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
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
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平声前舞丝丝。

鬲溪梅令 仙吕调
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
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
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少年游 戏平甫

双螺末合,双娥先敛,家在碧云西。
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
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点绛唇(寿)

祝寿筵开,画堂深映花如绣。
瑞烟喷兽。帘幕香风透。
一点台星,化作人间秀。
韶音奏,两行红袖、齐劝长生酒。
返回 下一页